2024年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于10月20日清晨在天安门广场鸣枪开跑,来自全球45个国家和地区的3万余名选手参与了这场盛事,经过激烈角逐,埃塞俄比亚选手塔德塞·莱盖塞以2小时05分32秒的成绩夺得男子组冠军,并打破了赛会纪录,女子组冠军则由肯尼亚选手杰普科斯盖·鲁托摘得,成绩为2小时18分45秒,本届赛事不仅展现了高水平竞技,也体现了全民健身的热情,成为金秋北京最亮丽的体育名片。
赛事规模创新高,组织工作获赞誉
本届北京国际马拉松赛是自1981年创办以来的第43届比赛,参赛人数首次突破3万,创下历史新高,赛事组委会在赛道规划、安全保障和后勤服务等方面做了全面升级,起点设在天安门广场,途经东城区、西城区、海淀区等标志性区域,终点为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,全程42.195公里,沿途观众热情高涨,为选手们加油助威,展现了首都市民对体育运动的支持。
国际田联金牌赛事评核员保罗·史密斯在赛后表示:“北京马拉松的组织水平已达到世界顶尖标准,从赛道设计到志愿者服务,每一个细节都体现了专业和高效。”
非洲选手包揽男女冠军,中国选手表现亮眼
男子组比赛中,塔德塞·莱盖塞从起跑阶段便占据领先位置,后半程更是凭借惊人的耐力拉开差距,最终以2小时05分32秒冲线,将原赛会纪录提升了28秒,他在赛后采访中表示:“北京的赛道非常棒,观众的热情给了我ng体育官网很大动力,我ng体育很荣幸能在这里创造历史。”
女子组方面,杰普科斯盖·鲁托以稳定的配速一路领先,尽管中国选手张新艳在最后5公里发起猛烈追击,但鲁托仍以微弱优势率先撞线,张新艳以2小时19分08秒获得亚军,刷新了个人最好成绩,这也是中国选手近年来在国际马拉松赛事中的最佳表现之一。
业余跑者展现马拉松精神
除了专业选手的精彩表现,本届赛事还吸引了大量业余跑者参与,来自上海的教师王建军以4小时12分完成比赛,他告诉记者:“这是我第三次参加北马,虽然成绩一般,但能坚持跑完全程就是胜利。”像王建军这样的普通跑者不在少数,他们用脚步诠释了“挑战自我、永不放弃”的马拉松精神。
赛事还设有公益跑团,为多个慈善项目募集资金,北京残联组织的视障跑者在志愿者的陪伴下顺利完成比赛,成为赛道上一道感人的风景线。
科技赋能赛事,绿色理念贯穿始终
本届马拉松首次启用5G+AI技术,通过实时数据分析和高清直播为观众提供沉浸式观赛体验,选手的芯片计时、心率监测等数据均通过云端同步,方便跑者赛后复盘,组委会大力推行环保举措,赛道补给站采用可降解杯具,完赛包中的纪念品也以环保材料制成。
北京市体育局局长李颖川表示:“我们希望通过马拉松赛事推广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,同时展示北京作为国际大都市的活力与包容。”
未来展望:打造世界顶级马拉松品牌
随着北京马拉松的影响力逐年提升,赛事主办方计划进一步扩大国际参与度,并探索与柏林、波士顿等世界六大马拉松赛事的合作机会,2025年,北京马拉松有望升级为白金标赛事,成为中国体育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。
这场激情与汗水交织的盛会,不仅为跑者提供了追逐梦想的舞台,也为城市注入了蓬勃的体育活力,正如一位完赛者所说:“马拉松的意义不在于速度,而在于坚持,每一步都是对自己的超越。”
(完)